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

101个理财坏习惯(上)

1、投资渠道过于单一


 

股票、房产、债券、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投资渠道越来越丰富,可是不少人总是习惯于单一的投资渠道,喜欢把所有的资金都集中投资于一种产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的坏处就在于,没有分散风险的机制和可能,当单个市场出现较大变化时,投资者缺乏有效的风险规避手段。


 

2、过度害怕风险


 

股市,有风险;房产,被调控;理财产品,不好说……风险意识没有错,可是过度放大风险就不是一个好习惯了。在投资的过程中,有的人由于担心承担风险,甚至不愿意对投资和投资产品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就盲目地说"不",他们主要选择的投资工具是储蓄,原因在于储蓄最安全。追求安全性没有错,但是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是匹配的,投资的过度保守是资产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3、投资无主见


 

很多人在购买几百元、几千元的商品时很谨慎,会认真比较产品的质量、价格,甚至不惜把网上的评价翻得底朝天,可是在面对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投资时,却总是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我听说"、"他介绍的准没有错",根本不了解自己投资的是什么就贸然跟风,结果呢?


 

4、投资规划患"近视"


 

买车、买房,有的人看得见这些中短期的目标,却很少愿意花心思考虑远期的目标,像自己的退休金、子女的教育金,因为这些目标距离现在还有十几年或是几十年,需要的资金也比较庞大,"忽视"反而让自己的心理轻松。


 

5、没有应急储备金


 

家庭资产颇丰,却缺乏可随时调用的活期资金,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时,可能会给家庭财务带来很大的威胁。一般来说,在家庭资产中,必须留备612个月的资金作为应急储备金,一是应对家庭出现意外时的资金用度;二是防范失业等风险出现时,家庭收入能力锐减,尤其对于高收入家庭来说,应急储备金更要准备充分。


 

6、只追求收益率


 

投资收益率是选择投资产品的"刚性指标",不过对于不同结构和不同投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现的机率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盲目听信了"预期收益率"的预测,你在投资中难免会栽跟头。


 

7、固定资产比例过高


 

升值能力强是人们青睐房产投资的主要原因,在不少人的资产表上,房产等固定资产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金融资产比例极低。但是房产的单个价值高,变现能力弱,过度的集中会给财务的流动性带来很大的问题。


 

8、投资过于分散


 

这里投一点,那里投一点,股票篮子里买了几十只股票,基金列表里有十几只基金。对于普通资金量的投资者毕竟不是基金经理,也没有专业的投资团队,管理这么多产品的代价往往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上那头。


 

9、不进行投资回顾和调整


 

投资前谨慎严谨,投资后就束之高阁,其实投资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市场的外部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定期对投资进行回顾和调整,及时纠偏才是好习惯。


 

10、拒绝网银


 

很多人都担心网上银行的风险不愿意使用。其实,许多银行都把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渠道作为传统银行网点的有效补充,加上电子银行的运营成本低,经常推出众多的优惠活动。如在网上银行办理汇款、结售汇业务等等,等有较大的手续费优惠。一些银行的"理财夜市"、"理财早市"等,通过网银进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也高出同类型产品。


 

当然,对于网银的使用安全,使用者也需要预备较高的安全方案,如使用USBkey、手机认证,不在不信任的电脑上使用网银等等。


 

11、喜欢资金搬家


 

"A银行推出了一款高收益理财产品"、"B银行的存款利率提高了"面对这样的诱惑,很多勤劳的投资者喜欢把自己的资金搬来搬去。其实,如果这些高收益产品只是暂时的,资金搬家却需要耗费一定的手续费成本、时间成本,频繁的资金搬家并不是个明智的主意。


 

12、资产分散在不同的银行


 

在这家银行有存款、在那家银行购买了理财产品……盘点下来,全家的家庭成员是五、六家银行的客户。我们的建议是,一个家庭应当选择一家银行作为资产管理的主要银行,把存款、投资等集中在这家银行。原因是,资产的集中易于为客户带来VIP资格,可以获得多重的增值服务。同一个平台进行资产管理,也降低了理财的难度,提高了理财的效率。


 

13、不喜欢借贷,担心承担利息


 

害怕借贷是很多人都有的心理——想到欠了银行那么多贷款,晚上都睡不着!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把负债的额度、负债的成本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借贷也能够带给我们好处——帮助我们提前实现生活目标,发挥资金杠杆的作用、借鸡生蛋等等。


 

14、有钱就还贷


 

快到年底了,"我该不该提前还贷呢"是很多人会问的问题,有的人喜欢有钱就去还贷款。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衡量一下债务成本和投资的机会收益。举个例子来说,前几年很多贷款人都获得7折的优惠房贷利率,但是由于房贷政策的变化,大部分房贷不仅不能打折,还可能面临利率上浮,也就是说以前的7折利率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一旦提前还贷就不可能再拥有如此便宜的贷款了。


 

15、随便为他人提供担保


 

"帮我个忙做个担保"有些人在为他人担保之前,往往是出于朋友情面、邻里关系、哥们意义就在担保合同上签字,可是作为担保人,如果借款人不还款时就需要承担还款责任,一旦同意为贷款人担保就等于同意为其承担偿贷风险。不谨慎的担保行为,很有可能让你面临债务的风险。


 

16、公积金用年冲


 

很多人都觉得年冲很合算,因为年冲可以直接冲低贷款的本金,这样就可以省出贷款利息来了。但是,在组合贷款中,公积金账户余额冲还贷的过程中是有顺序安排的,无论是年冲还是月冲,都是采用先偿还公积金贷款部分,后偿还商业住房贷款部分。所以,要想继续保持公积金的低息贷款额度,购房者不必急于使用"年冲",而可以通过"月冲"用账户上的余额先冲还商业贷款。


 

17、忽视信用建设


 

忘了信用卡的还款日,缴房贷时没有存够足额的资金、拖欠水电煤等公用事业费用……这些理财的坏习惯,却可能在我们的信用记录上造成"污点"。现在,无论是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银行都会首先调用我们的信用记录,这些污点很有可能带来无法申请贷款、贷款利率上浮等严重的后果,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18、过度负债


 

拿今天的钱、享受明天的生活,提前消费的观念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度负债的话,不仅会带来个人和家庭财务的隐患,还会给生活带来过大的压力,不敢消费、不敢跳槽,反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因此,举债不可怕,关键是要把债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19、零储蓄


 

很多年轻人的存款账户上的数字屈指可数,有的人长期保持"月光"、"年清"。刚工作一两年,收入较低,没有储蓄可以理解,但是随着收入的上升,必须保持一定的储蓄率,为将来的生活做储备和绸缪。西方国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在疾病、失业发生时尚可以依靠保障体系度日,但在我们国家实现这一点还不现实,因此不要盲目"西为东用"。


 

20、不记账


 

因为怕麻烦而不愿意记账,对自己的收入、开支一笔糊涂账。其实记账的目的在于审视花费,记账能找出你花钱的漏洞。现在很多智能手机上都可以使用记账软件,电脑系统上也有这样的程序,大大降低记账的困难程度。


 

21、不清理休眠账户


 

由于疏于打理,不少个人或者家庭都持有一些处于"休眠状态"的闲置账户,账户上有多少资金自己并不清楚,时间一长这笔资产就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浪费了它们的使用价值。而且现在银行对于小额账户将按年或是按月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不经意中你的资产就变成了银行的收入哦。


 

22、小额外币不打理


 

对于旅游度假多余的外币,很多人图省事就直接扔在抽屉里。可是这几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美元、欧元等货币的汇率一路走跌,小额外币的损失也不少。最好的做法是,旅游度假回来直接就到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一些网银系统中也开通了结售汇的功能,下次使用时直接购买外汇也非常方便。


 

23、不愿意和孩子谈钱


 

带孩子学英语学乐器学下棋,不愿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很多家长就是不愿意和孩子们谈钱,担心他们沾染了金钱的"坏风气"。可是,正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小朋友对于金钱形成了不少错误的观念。其实,从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财观,也是他们成长中的必修课。


 

24、按基金排名选基金


 

选基金,历史投资业绩固然很重要,但这绝不是选择基金的唯一标准。放眼国内的基金排行榜,上年的业绩冠军往往在第二年名落孙山。因此,在考虑基金投资时,同样需要关注基金业绩的持续性。


 

25、喜欢投资新基金


 

一些人认为,新基金每份1元,比较便宜,未来上涨空间较大;而且基金公司在发行新基金时通常会进行广泛宣传,投资者往往认为新基金更具吸引力。其实,虽然新基金净值比较低,但是如果两者盈利能力相同的话,投资者最终获得的投资收益并没有差别。在市场走低的环境下,新基金初建仓,业绩可能较有优势,但是在震荡上涨的市场行情中,新基金的建仓成本就比较高。


 

26、喜欢高分红的基金


 

个人投资者投资基金实现的价差收入及红利分配均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基金分红等于左口袋放右口袋,并没有显著区别。对于开放式基金,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赎回一定份额来达到基金分红的效果,只是增加了少量赎回费用,因此开放式基金分红对个人投资者实际意义不大,分红多少与基金产品好坏没有直接关系。


 

27、投资黄金饰品


 

既美观,又能够保值,近几年来黄金的价格升幅显著,投资也成为了一些人购买黄金饰品的一个新理由。其实,黄金饰品在加工时由于工艺和制造成本,会在金价的基础上增加一大笔溢价,而消费者售回金饰时只能按照当时的黄金价格来计价,所以黄金饰品只能作为装饰用品,完全不是用于投资的工具。


 

28、乱开卡无节制


 

信用卡类型众多,各家卡中心的活动又各不相同,不少人为此患上了"选择障碍症",皮夹里塞满各式各样的信用卡。要知道,这可能会给你带来无尽烦恼。


 

最大的问题就是记住这些卡片的还款日、还款金额,稍有闪失你就会损失利息,甚至影响信用记录。其次,刷卡金额被分摊到不同卡片上,不利于积分的累积,致使每张卡片的积分都没什么用处。此外,卡片到达一定数量后,反而会让银行对你的还款能力产生疑问,要想提高额度会更加困难。


 

29、弄不清最后还款日


 

糊涂的持卡人大有人在,你是否也弄不起每张卡片的最后还款日呢?这可得引起警惕!


 

每月的最后还款日是账单日之后,免息还款的到期日,在这一天之前将当期账单金额全额还上,是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的,而超过这一天还款,不少银行就会从消费当日开始计收利息,每天万分之五的比例可不低。不仅如此,央行征信系统上还会留下你逾期的"灰色记录"。


 

30、不记账单日


 

"好像都到最后还款日了,怎么我没收到账单呢?是不是不用还款了?"由于大部分持卡人记不清自己的账单日,所以当账单寄送环节出现问题时,也不易察觉,这很可能导致错过到期还款时间。


 

要知道,无论是发送电子版的账单,还是纸质账单,都有漏发、错发的可能,持卡人千万不要以为没收到账单就是当期无欠款。比较妥当的做法是,在账单日后致电卡中心确认当期账单金额,并告知未收到账单,由客服人员登记以免再次发生。


 

31、信息不保护


 

"你用我的卡吧!密码是XXXXXX。""我的卡片没密码的,你随便用吧。"你是否习惯将自己的信用卡随意借给他人使用?又或者在存有风险的网站递交信用卡的相关资料呢?这些坏习惯都会给卡片安全性带来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持卡人以为取款密码不泄露就能保证卡片不被盗刷,这其实是不对的。信用卡查询密码、卡片有效期以及卡片背面3位数的CVV2代码若被不法分子知晓,同样可以盗刷卡片。


 

32、不设密码


 

"国外信用卡不都没有密码吗?我也不需要密码。"不设密码的坏习惯让你的卡片少了一道安全防线,一旦卡片被不法分子捡到,很容易被盗刷,而想要通过报警、信用卡盗刷保险来挽回损失,都费时费力,也未必能够成功。所以,在国内这样对信用卡签名识别意识、识别技术还不成熟的时期,持卡人应养成在开卡时设置取款密码、查询密码的习惯。


 

33、忽视积分有效期


 

信用卡积分可不都是终身有效的。据了解,大部分的信用卡积分都有有效期,通常在2-3年左右,如果持卡人没有记住积分有效期的习惯,那么很可能你尚未使用的积分就在到期时清零。


 

34、没有销卡习惯


 

不少持卡人习惯于将已经不再使用的信用卡闲置在某个角落,或者在还未销卡的情况下将其扔掉。殊不知,销卡意味着用卡活动的停止,而未销卡的情况下,持卡人随意处置卡片容易泄露卡片信息,乃至被盗用。不仅如此,如今的免年费政策通常需要持卡人在一年内刷满一定金额或笔数,若不销卡又停用卡片,很可能因为达不到这些要求而被扣收年费。若未及时支付年费,还可能产生罚息,隐患颇多。


 

35、不管额度常常刷爆


 

"爽啊!想怎么刷怎么刷,信用卡好像没额度限制嘛,刷再多也能成功。"你是否像这样常常刷爆信用卡?可别太高兴,因为信用卡并非没有额度,而是你已经超额使用了。


 

尽管目前多数信用卡中心已经停止收取超限费,即对持卡人超过信用额度使用卡片收取手续费,但仍有部分信用卡可能会有此风险。所以,不记住自己的卡片额度,随意使用很可能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36、向信用卡存钱


 

一些持卡人有事没事就习惯往信用卡里存点钱,以为这样可以减少还款的麻烦,但实际上,这个习惯不会带给你任何好处。一来信用卡里的存款不会有利息产生,连活期存款的利息都没有;二来,如果你需要再从卡里向外提款,还得支付溢缴款取现手续费,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37、不关注用卡活动


 

只要发个短信就能享受多倍积分,可偏偏持卡人不知道;报名以后的每笔刷卡金额都有机会返现,可就是刷再多都不知道要报名;去餐厅吃饭,明明有信用卡搞促销活动,可就是用了其他信用卡……你是否也是这样的糊涂虫?而这都是因为你不关注信用卡的最新活动,这种习惯性的疏忽会让你花更多冤枉钱,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无法享受。


 

38、增值服务白白浪费


 

免费洗车、免费代驾、免费保险、免费机场贵宾室、免费预约专家门诊、盗刷保障、高尔夫免费练习场……信用卡的增值服务千千万,可就是有那么多的持卡人不了解、不去用,你是否也是其中之一呢?


 

增值服务是信用卡的一大特色,除去增值服务,信用卡的价值就很难体现,对持卡人来说也是一种损失。


 

39、认定保险就是"触霉头"


 

还真有人因为怕"触霉头",或者觉得保险买了也没有用,习惯于不买保险。由于保险事故只是可能发生而不是肯定发生,因此让许多人认为保费投入可能会白搭,不愿意投保。但要知道,保险预防的就是意外,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才真正发挥保障、救急和弥补损失的作用。


 

40、给孩子买终身保险


 

不少家长爱子心切,在尚未给大人安排好保险的情况下,就给孩子先买不少保险,比如教育金保险、孩子的终身寿险等,希望早早就给孩子作好准备,觉得"再穷不能穷孩子",孩子的保险最重要。这样的行为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尽管我们非常肯定孩子对于一个家庭的价值,但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上讲,他们是家长的负担,而不是需要上保险的财产和人物。作为家长来说,你大概不会指望靠你孩子的收入来保证家中的一日三餐,除非那孩子是终日上舞台表演的童星。失去了孩子,家长最大的痛苦和打击来自精神层面,而非经济上的。保险保障的是家庭经济和财务风险,所以为孩子买寿险并没有多少作用。


 

41、未优先为家庭支柱投保


 

与优先给孩子保险甚至终身寿险相似的一个坏习惯是,不少人并不清楚家庭成员投保的先后次序,没有想到及早为家庭支柱安排好基础保障。


 

我们为什么需要人寿保险?普通寿险的承保事故是死亡,而保障对象则是维持家庭生计的人(一般称为家庭支柱,Breadwinner)。因为当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不幸身故时,依赖其生活、受教育的家属会面临经济上的困难,如果事先安排了保险,家属生活的问题便能获得解决.这就是保险保障的最主要功能,也是人寿保险的初衷。


 

42、跟风买保险


 

不少人特别是女性朋友买保险时还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喜欢跟风买保险。市场上"流行"万能险了,就跟着买万能险;市场热点转为投连险了,自己心里也开始"痒痒"了;周围的亲戚朋友都在买分红险了,她也出手买点分红险。


 

其实也可以理解,中国人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盲目跟风。 可是,保险不是普通的消耗品,而是可能伴随你和家人一生的长期的、无形的服务类商品,所以必须因人而异购买和安排。即便是一款设计再好的产品,也不会适合所有的消费者,如果盲目跟风,十有八九会买到自己不需要的保险。


 

43、入了社保就不想买商业保险


 

"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交了'五险一金',保障蛮全面的,我自己就不想再掏钱买商业保险了"。这是不少人对待保险的一个态度和习惯。


 

但商业保险与各类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险功能是不一样的,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国家社保的一种补充保障,两者之间不存在互相替代的作用。


 

44、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


 

很多人不愿意投保消费型的纯保障类保险,更愿意投保一些返还型的产品。目前很多保险产品的确具有储蓄和保障双重功能,但保险产品更重要的、最独特的还是保障功能。百姓投保也应更重视保障方面的作用。如果只注重保险的投资功能,必然偏重于储蓄投资类险种,而忽略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等的投入,这是不成熟的理财习惯。


 

45、出门旅游有旅行社责任保险个人不买保险


 

出门旅游特别是出境旅游时,一些市民不了解情况,以为旅行社已经有保险了,自己就不再准备购买旅游保险了。其实,旅行社自身投保的是责任保险,只对因旅行社责任导致的事故或人员伤亡等可以赔偿,而如果游客本身原因发生任何意外状况,旅行社责任险是免责的。


 

46、贷款买房不买房贷险


 

自从几年前按揭购房不再强制要求购买房贷险之后,不少购房族为了省几千块钱保险,不再添置房贷险。其实,房贷险或与按揭贷款年数相匹配的定期意外或定期保险,可以帮助家人抵御不小的风险,万一借款人发生意外,房贷险就能帮助家人偿还银行欠款,保证家人财务安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