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1日星期四

【转】战争疑云:二百年财富大爆炸的滞涨拐点

2016-07-12 四大骚 陆家嘴金融圈

 
 

德皇威廉二世:如果你一直在为一场战争准备,最后你会得到它
 


 

今天下午17点,南海仲裁结果已出,新华社于17:05发表快讯::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对此,中方多次声明,菲律宾共和国阿基诺三世政府单方面提起仲裁违背国际法,仲裁庭没有管辖权,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南海危机,会真的开打吗?不少读者问四大骚。我们认为,不会!网上各种视频照片显示中国在运兵,其实中国一直擅长低调突然开打,比如打越南,如此高调只是正常的宣誓行动。而此时开战,也非美国政府所愿,对方这次强势巡航至中国南海边界和宣布在韩国布置反导弹系统,图谋的主要有点:国内总统选举,为下一届政府定方向:继续保持美国在全球领域的霸主地位,绝不能收缩!对外强化美国影响力,甚至希望于某个小国和中国开打,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介入,裁决纠纷。因此我们做出基本判断:这次南海打不起来,但是,战争的魔鬼确实已经醒来,中国的80后此生遭遇战争是大概率事件!

 

自人类社会诞生至1800年代,全世界人均每天收入折合现价是3美元,相当于今天阿富汗的生活水平。今天,这一数字是33美元。短短200年,这种规模的财富大爆炸"(The Great Enrichment)是空前的。但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人类社会还没从谷底爬起来,更有数据显示,人类已经踏入了全球滞涨阶段。滞涨阶段的风险,最可怕的就是魔鬼重生,战争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成了不同利益方博弈的高潮。

 

美国花在维护其美元全球秩序上的精力越来越多,以至战线越拉越长,北约、叙利亚、南海、朝鲜、、、、、、到处是焦点,全球无重点。这是一个年迈帝国的共性,动乱四起,疲惫不堪,捉襟见肘。

 

今天四大骚为您详细剖析,200年财富积累流向图和全球霸权帝国的崛起和落败,希望您能从中体悟中国及个人机遇。

 


 

过去40年资本市场其实是一只不再飞回来的"黑天鹅"


 

"财富大爆炸"是自人类开始种植谷物、饲养家畜之后,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事件。它的意义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帝国兴亡或者阶级斗争都重大。200多年的财富井喷,都源于最初欧洲西北部的工业革命,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和创造的财富像狂风暴雨扑入人类怀抱!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生了三次由科学技术引领的工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人类福利水平得到飞跃,人类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源于英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它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化劳动取代了个体工场的手工劳动,史无前例地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一些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材料市场,倾销其工业品,走上资本主义强国的道路。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先优势,英国通过一一打败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霸主,以直接控制殖民地(资源和工农业生产)的方式,替全世界保管巨量财富。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以电流磁效应、电磁感应以及直流发电机的发明为先导,欧洲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突破性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问世,汽车、适用于火车和船舶等重型运输工具的柴油机、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以及新兴通讯手段和化学工业等也迅速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出行和通讯不便的问题,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这次工业革命几乎在西方几个发达国家同时进行,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极大提升了人类福祉。世界在变小,强国在拥挤中摩擦出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凭借电气时代的领先优势,淘汰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通过制定一系列全球贸易规则,尤其是确立美元的结算地位,开始享受全球财富。最初这是相当隐秘的剥削模式,各国享受美国的保护,也沉陷于美元胁迫的泥潭。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今,人类社会发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的重要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面世、生物工程的发明、空间技术的应用等,涉及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这次革命的许多重大成果并没有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是将人类社会带向以往触不可及的更高境界,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也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显然,一百多年来,人类社会像鸟妈妈保护自己的蛋一样,小心翼翼的创造并享受财富。但向新世界的探索,一直在消耗财富,还远没到做贡献的时候。比如,人类好不容易可以登陆外星球,但这一行为并没有带来直接收益;其它的探索亦然。就像一个富家三代子弟,脱离了生产和生意,花大量时间在文艺、戏曲等领域,白白耗费家财。

 

对技术的追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巨量财富;也正是对技术的追求,人类走到了现有技术的极限,不再创造增量财富,而是耗费了大量存量财富在没有收益项上。如果人类可以从空气中提炼能源,或者任意合成能源,能从火星上运回蔬菜和能量(全球贸易),或者向其它星球移民(发现新大陆),财富才会再一次大爆发!

 

注水成虚胖,就是种负担


 

高速发展可以掩盖一切问题,一旦增速下降,就像大海退潮,裸泳者现身,场面不堪入目 ,矛盾和冲突随之而来。二战至今,人类社会在美国的带领下,享受了财富大爆炸带来的70多年好时光,突然,类滞涨到来系统性流动性风险加大,所有人无所适从。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段,可以看看今天的东北,光环退去,险象环生。

 

先解释类滞涨:与传统短周期的滞涨不同,类滞胀是基于长周期的判断,尤其是指这样一种组合:潜在经济增速向下,实际经济增速向下,实际经济增速仍高于潜在水平,存在广谱通胀压力。如何理解这句话?打个比喻,隔壁老王面临下岗失业的风险,但是他这个月还领着工资,他还保持以前的消费习惯,没有意识减少消费。全球进入类滞涨,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跑车,油箱的油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慢,不知道哪里有加油站。

 

我们详细分析了信用货币体系下的美国经济历史,看看人口抚养比、全要素生产率和长端利率债收益三者的关联。般认为,在人口抚养比底部附近,全要素生产率开始出现边际下降,长端利率债收益率开始趋于下降。

 

具体来看,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的峰值出现在1981年。

 

进一步推演,我们认为,二战之后世界经济的上行周期已经趋于结束,转而进入了长周期的下行阶段;2012年,全球人口抚养比触及52.2%的底部,2014年小幅上行至52.3%。伴随世界经济长周期的转向,许多未有之变纷纷出现:

 

第一,20114月以来,CRB指数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长期下跌,20151216日达到371.63点,与2011411日的580.32相比,累计下跌了36.0%,虽然从幅度上来讲并不是最大的,但持续的时间却是前所未有的长。

 

第二,2012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单边向上,201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单边向下。2012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单边上升,由2012年的1.2%升至2015年的1.9%2010年以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则单边向下,由2010年的7.4%降至2015年的4.0%

 

第三,全球贸易的持续低迷。WTO的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持续低迷,2012-2014年,商品贸易增速只有1%左右,而服务贸易增速只有4%左右;2015年全球商品贸易同比萎缩10%以上,而服务贸易也录得了一定程度的萎缩。2016年以来,全球贸易萎缩的局面仍无改观。

 

具体到中国而言,目前亦处于长周期的下行阶段,拐点大约发生在2010年前后;2010年,中国抚养比达到34.2%的低点,此后开始单边上升。

 

债王格罗斯在6月投资展望中称:过去40年的资本市场其实是一只不会再飞回来的"黑天鹅"。这段时间对应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全球经济长周期上升拐点之间的时期,大约1970年至2010年。以美国为轴线详细回顾过这段历史,对政策总结如下:从历史经验来看,政策的目的是使产出缺口尽量小,也就是使实际经济增速尽量接近潜在水平;但一国政府倾向于高估本国的潜在增长水平,并希望实际经济增速更多保持在潜在水平之上而非之下。与此相应的策略就是政策多倾向于放松而非收敛,抑制政策放松的因素是广谱的通胀压力。在潜在经济增速上升的大周期中,趋于放松的政策并不会受到太大的约束,但在潜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周期中,政策放松的空间被大大挤压。

 

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定义更为广谱的通胀:四个部门(政府、金融机构、家庭、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资产端各类资产本币价格的变化构成了通胀或通缩,当某一类或几类资产本币价格持续上涨时,就形成了通胀,这里的资产包括商品、住房、外汇、金融资产、劳动力等各个种类。类滞胀是指以下组合:潜在经济增速向下,实际经济增速向下,实际经济增速仍高于潜在水平,存在广谱通胀压力。实际经济增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潜在水平之上的核心原因在于政策的刺激,而广谱的通胀压力会对政策放松产生约束,加之缺乏基本面盈利的支持,从而使得类滞胀下的风险资产价格上涨展现出脉冲式和持续性不强的特点。

 

一种更加市场化的选择是允许经济一次性出清,不过我们无法体会失业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对执政者产生的巨大压力,至少在目前来看,市场化改革以及由此伴生的一次性出清带来的经济下行风险大到无法容忍,除非一些决定性因素倒逼政府铤而走险,否则我们可能要做好经历类似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情况的准备。这种情况同样可能发生在其他国家,债王格罗斯在5月投资展望中写到,"科技的进步与自动化的发展正引领着世界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但这种前进并不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新经济——特别是陷入老龄化困境的发达国家——正在承受越来越高的失业率。一种新的'文化'正在形成,通过量化宽松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实则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使用,需要央行和财政部的配合。央行不愿意成为政府意志的执行工具,但这是自动化推动文明社会演变的代价。靠直升机撒钱的结果可能不佳,但不这么做的结果可能使得经济陷入长期萧条。因此,我认为政客和央行官员更愿意选择前者。

 

这段话是不是很熟悉?当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不能再突破,社会财富的制造速度势必下降,低于社会预期,带来秩序混乱和恐慌。为了刺激增长,解决困境,世界主要经济国家都在做同一件事:通过央行注入更多流动性。通俗的说就是,多印钞票,经济注水。

 

这个做法,今天来看也不妙。中国政府的总结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从过去的三十年来看,投入一元钱到实体中,转一圈可以产生1.5元钱,而今天,投入一元产出的可能是0.5元。注水成了虚胖,就是一种负担!

 

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是资产泡沫越来越严重,工资收入越来越赶不上货币购买力贬值的速度,老百姓做什么都不赚钱。各国执政党承担所有压力,如果内部不能解决问题,转移到外部是最好的选择。比如,战争!

 


 

战争是一种经济现象!

 

上世纪二十年代,前苏联学者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繁荣萧条的交替,存在着某种规律性。(请看下图)

 


 

当一个社会处于转型期,宏观经济出现低迷、就业人口无法解决、国内矛盾开始激化的时候,政府就会出现信任危机。舆论不满的声音会逐渐升高。为了转移国内危机,政府有可能会人为制造战争的可能,最后以一场对外战争解决信任危机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中,经济萧条而引发战争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战争是制造问题,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当旧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就通过制造新问题来解决。

 

因为一旦启动战争机器,就会取得以下好处:

 

1  全国关注点立即投向战场,国内矛盾将被忽视。

2  国内民族主义高涨,国家空前团结。

3  有机会以"X奸"之名清除异见分子,公众也会拥护。

4  大批失业青年看到了入伍的可能。

5  领导人成为民族英雄,号召力大幅提升。

6  战争是"非常时期",为"经济疲软"找到了借口。

7  战争造成的本土破坏,给新一轮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了机会。

 

通过分析20世纪国际战争史,发现这一规律无处不在。小规模的战争,比如日俄战争、苏芬战争、越南柬埔寨战争、马岛战争,甚至中印战争,都存在着这一条暗线。这是国际政治界心照不宣的阴谋。而大规模的战争,也与经济衰退息息相关。最典型就是纳粹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由于希特勒大幅收缩自己的权力,需要以战争转移1929年的经济危机及树立个人权威。

  

现在的中国,正好处于这一阶段。如今GDP保增长任务艰巨,就业压力极大,传统产业危机四伏,创新创业问号多多,股市今年遭遇滑铁卢,一线城市房价则狂飙猛进。业内人士普遍预测,中国经济在2018年可能要"硬着陆"。中国已经结束了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周期,今后将进入"新常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表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非常严重,有水分的经济数据根本掩盖不了这个问题……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如果你的杠杆率不断地在加大,不断地在升高,总有一天会出大麻烦。"

 

近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的"权威人士"(你我都知道他是谁了)也宣称,"这个L型是一个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今后几年,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难以出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虽然他认为"一旦回升就会持续上行并接连实现几年高增长",但谁也不知道这个格局将持续多久。尽管我们对前景还是有信心,但怎么度过当下,却是一个现实的考量。

 

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与某国家发生一场常规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很可能是最有效的消灭危机的方式。对手可能是日本、印度或菲律宾等"西方阵营"的国家,也有可能是与美国。当然也可能是针对台湾。看中国的经济周期,大胆假设,这场战争将在2019年左右出现,也就是十九大之后。点燃战争的导火索很容易,一艘渔船的擦枪走火,都可以引起一场战争。不过,规模不会大,时间不会久,但必将全世界瞩目。毕竟,中国已经很久没向世界亮过肌肉了

 

一旦发生战争,那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为这些都将和你的资产息息相关

       

——房价泡沫可能将会破灭。首先,"热钱"将集体撤出中国,房地产会有一定程度的降温。战争虽然可以在控制范围之内,但紧张情绪必定蔓延,由于一线城市很有可能成为"敌人"打击目标,因此"逃离一线城市"将成为很多市民的选择。届时,一线城市房价恐怕会大幅下跌。同时,人口流入的二线城市房价也不会有所上涨,因为在非常时刻,有可能遭遇市场失灵。

     

——通货膨胀将会出现。虽然说在未来两年内,通胀已经到来,但到了战争期间,国家必然大量发放货币。但战争期间人们首要考虑的还是生存问题,而不是财富多少,因此,这个阶段的民众对通胀的承受能力很高。政府只好通过大量发放货币稀释不良资产。

       

——进入"战时经济",去市场化。大量市场化企业将关停,央企、国企将汇集社会上大量资源。一些外企会撤出中国(既有主动原因也有被动原因)。股市可能会暂停。互联网创业热潮将彻底停摆,"战时经济"这个概念会被重新提出。政府全面控制和干预国民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经济部门、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政府动员色彩大大加强。整个经济形势相当于一次"休克"。

       

——战场上的状况,交由军方进行布局。很可能处于长期僵持阶段。但国内经济、社会秩序的重构,则紧锣密鼓地进行。对于经济深层次的调整,比如央企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化改革、互联网改革等,速度将加快。一些国内棘手的问题,比如香港问题,有可能在那段时间遭遇"强行解决"。同时,反腐力度将再次加强,人事将有一轮洗牌,权力将进一步集中。

       

"我们这一代必定要经历一些事了。"通过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可见经济周期的调整已经近在眉睫了。但是,一旦战争结束,经历深度调整的经济将又充满动力,新的一轮经济大发展又将启动。这就是"权威人士"提到的"L型"经济飞速增长的阶段了。中国将进入下一个"黄金时代",就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在二战后的狂飙猛进一样。今天,中国已经着手在泰国挖克拉克运河以规避被美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开辟新的能源通道;已经接受委内瑞拉拿来抵债的64平方公里小岛,它离美国本土是如此之近,这一切都在为一场大概率战争冲突做准备。或者,00后一代,如果挺过了战争这一关,将成为这一波经济的主力建设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