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星期六

咨询顾问如何在一周内快速了解一个陌生行业?

 

一、咨询顾问能在一周内了解一个陌生行业的哪些情况?
咨询顾问虽然能在一周之内"摸清"一个行业,但依然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专家,也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高管。咨询顾问依靠很好的business sense,通过阅读卖方研报、行业周报、行业新闻以及和行业大佬进行访谈,在一周之内是完全能够大致梳理出这个行业总体赚不赚钱、哪个商业模式最赚钱、投资回收期多长、未来竞争格局如何、对政策的依赖性大不大等基本商业问题的。


与行业专家相比,咨询顾问的行业研究由于其目的性,所出的报告也非常直接、纯粹——比如给PE做投资目标尽调,一句话,投是不投?


 

二、带着问题去探索——行业分析的目标
 


 

1.      以投资为目的的行业分析
A. [投资时机] 现在投资这个行业是否合适?涉及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周期、行业发展阶段
B. [投资切入点] 现在投资XX行业哪家强?涉及点:企业价值、商业模式、风险点


 

2.      以管理为目的的行业分析
A. [战略] 现在行业里竞争环境如何,又该采取何种策略面对?涉及点:行业产业链、市场结构、公司内部环境
B. [运营] 这个行业的运营特点是什么?该如何做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涉及点:商业模式、内部控制、生产策略、营销策略
C. [财务] 这个行业的财务特征是什么?从哪些关键指标就能一窥企业经营状态全貌?涉及点:财务分析、财务预警。


 

三、在浅水区徜徉一会——行业分析的基本资讯来源
 


 

带着第一步里的问题,面对一个全新的行业,可能还是觉得无从下手;毕竟,我连这个行业的定义是什么、包括哪些大公司、上下游都延伸到哪这些基本问题都还不清楚呢。这个时候就参考各路元芳,大家看啥我看啥,大家怎么看我就先怎么看。
 


 

·        先查一查百度百科,这个行业一般是怎么定义的。不要觉得百度百科low,因为我们初期分析看重的是快而不是深。有时候百度百科下面还会注明引用自XX白皮书,那这本白皮书就可以作为半官方的资料为深入研究所用。


 

·        再看看卖方的研报,看一下这个行业大家都关注哪些数据。虽然卖方研报天生有过度乐观的缺陷,但其中的数据还是真实可信的。


 

·        还可以看看行业知名公司的年报,主要关注财务数据和董事会讨论稿。看财务数据不用多说,看董事会讨论稿的目的是获取这些业内人士对行业前景的看法——如果碰巧这个公司是良心企业,董事会讨论稿都是很详细的。


 

·        然后就可以广泛地搜索行业新闻、行业政策、行业评论啦。曾经听说有一位狂人在行业研究期间把手机新闻订阅全都改成行业相关,一天到晚不论吃喝拉撒都浸淫在所研究行业之中,一周之后他就和"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的行业大佬"谈笑风生"了。


 

四、跋涉进入深水区——进入行业对话、沉淀行业洞察
 


 


 

1、进入行业对话


 

从浅水区到深水区,路就不再那么好走,信息就不再那么容易获取了。要知道行业里面的干货,就需要和行业内部人士交流;要和行业内部人士交流,必须要懂得行业内的黑话;要懂得行业内的黑话,就得下一番功夫,阅读一本行业的综述性书籍,掌握这个行业的主要商业模式的运行机制、主要术语的含义、行业惯例等等。
 


做完这些准备之后,就可以和行业专家交流了,此时我们问出来的问题应该是可以一语中的、直达痛点的,而不是一个完全不懂的人来问的低级问题。


 

关于行业专家的联系途径,许多咨询公司都是通过中介平台联系,电话会晤后支付给专家一笔费用,和这种专家访谈你需要特别的访谈技巧,从他们紧闭的口中套出核心的行业信息,不然就只能花一两个小时听人家打哈哈了。另一种途径就是托熟人约请专家了,不过前提是你有一个powerful network,和熟人专家如果聊得来,是非常容易获得行业内的真知灼见的。


 

2、沉淀行业洞察


 

前面讲的都是从外部搜集信息,似乎和最开始提出的关键问题越离越远了。嗯,从行业信息中提炼行业洞察的时刻到了。


做咨询的童鞋们都对各式各样的咨询工具有所了解,诸如"咨询业必备88个分析工具"之类"干货贴"在社交网站中一直沉浮着,像一坨烫手的热翔在人群中广泛传递却无人细窥(毕竟是翔嘛)。


 

在我看来,这些分析工具都是咨询前辈们腹中酝酿的精华,但大多数分析工具的核心其实都在于供求分析。


 

A. 需求分析

一个行业是否盈利、竞争情况如何、制定什么经营战略,都要看这个行业的需求现状和未来发展。


 

1.      对需求的估计和预测可以借鉴权威资料,也可以进行市场调查,还可以自己建立经济模型测算。


 

2.      在进行需求估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影响需求变化的许多因素,比如购买力,消费倾向,替代产品,消费习惯,政策导向等。我这里以养老服务业需求分析为例,中国的40-50年代老年人还不习惯在自己的养老方面高消费,更倾向于把财产留给子女,这一点和西方老年人不同;因此,中国目前一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集中在中端需求,而像老年康复医疗中心这种高端养老服务的需求面就较小。


 

3.      从行业下放到公司层面,我们对需求的估计也要更细化到公司所针对的细分市场。行业内定位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需求结构。仍以养老服务业为例,针对退休的高级公务员、工程师、大学教授这些人群的养老服务供应商,它们要去满足的需求主要集中于高端服务,价格因素反而在其次;而针对普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供应商,就需要考虑合适的商业模式降低成本、创造价格优势。


 

4.      如果把时间跨度放宽到未来10年、20年,就需要考虑需求变迁。社会经济环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消费者的观念、偏好和决策则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还是以养老服务业为例,目前一代的老年人崇尚节俭、为子女着想,随着60后、70后逐渐步入老年,这群促成90年代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将带来更开放的养老观念,将养老服务业的需求结构整体向中高端推进。


 

B. 供给分析

供给面分析主要集中在产能变化的研究上,观察行业的产能空缺情况,业内企业的产能利用情况、新建产能情况、产能扩张冲动,也可以获知目前产业内的竞争态势、盈利机会,协助制定对应的企业战略。为了保持队形一致,我就继续用养老服务业来举例子吧。


 

1.      如果研究的是一个新兴产业,我想到的第一个点就是产能与需求缺口,缺口就是机会啊。像前面分析过的养老服务业,2013年的时候全国老年人养老人均床位数(床/千人)还很低很低(具体数字记不清了),我接着看了一眼国家"十二五"规划里对养老行业的规划,两者一比就知道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有多大了。


 


 

2.      再来看看产能利用率。根据访谈所得来的信息,大多数养老服务企业只要定位正确,产能利用率(养老机构入住率)都是在90%以上的。这进一步佐证了养老服务业供不应求的猜想(当然还只是猜想)。


 

3.      既然供需缺口是比较明显的,企业的扩张冲动如何呢?如果之前和行业大佬们聊得来,他们也许有意无意会透露给你:"我们今年要在哪里扩张多少个城市……"


 

4.      看来企业的扩张冲动很足,那么他们真正在建的产能有多少呢?问了一下我才知道,虽然规划的时候信心满满,但真正上马的项目不多。继续刨根问底,发现原因是拿地问题、资质问题等,这么一来,至少目前这个行业对政策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


 

5.      继续深入供给分析,还可以从产能使用周期、新建周期、产能结构、产能变化特征等方面入手。

进行完了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这个行业投不投,或者在这个行业里怎么混,我想你已经心中大致有数。


 

C. 其他分析思路

上面的供求分析是最基本的行业分析思路,有了供求分析,难道不比纯粹画一个波士顿矩阵来得更靠谱吗?有了供求分析,难道不是覆盖了SWOT分析的大部分内容吗?嗯,供求分析是其他分析思路的基础,嗯,就是这样!


 

比如:


 

1.      行业成长阶段分析
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行业都有各自的需求供给特征,因此在供求分析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判断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发展速度、竞争格局和行业结构。


 

2.      行业周期分析
这个行业的需求面和供给面受宏观经济影响大不大?影响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解决这两个问题,就相当于回答了这个行业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是正周期、反周期还是无周期,甚至相关系数都能算出来。


 

3.      SWOT分析
前面的供求分析很好地揭示了OpportunityThreat,解决了SWOT模型的一个维度。剩下的另一个维度就是要从公司自身出发,用StrengthsWeaknesses去匹配OT。换句话说,就是要扬长避短,缺啥补啥,打造公司健康的需求面和供给面。比如,一家日本的养老服务供应商进入中国,面对一个产能缺口很大的市场(O),以及一个政府对土地严格管制的市场(T),就应该想着通过公司内部在中国政界关系深厚(S)的中国区总裁去建立公司和政府尚未经营的关系(W)


 


 

五、以我为主,提出观点
 


 


 

漫漫行业分析之路到前一段为止就基本结束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撰写行业报告,提出你的观点了。

但是在最后我还希望分享一点感悟,就是"以我为主"。客户从我们手里购买行业分析报告,当然不是购买一堆数据、资讯,也不是购买碎片化的分析,客户希望购买一个故事,一个从我们这些专业人士的分析思维中加工出来的精彩故事。这份行业分析报告的核心是我,我要有自己的观点,我还要戳到客户的痛点,我更要拿出一个漂亮的解决方案。


 

回到前面的咨询顾问与行业专家的比较,说到底,咨询顾问对行业的理解虽比不上行业专家,但行业专家的头脑中通常是一张涵盖行业各方面的网,稍有不慎就会交织成一团乱麻;反而是咨询顾问在不了解细节信息的情况下能够绘制出一条纯粹的逻辑线,直捣问题的核心,我想这正是咨询顾问作为顾问的价值所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