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星期六

想不明白这些,还理什么财啊

是不是觉得理财有的时候是件很迷茫的事情?总有这样那样的担忧和顾虑,其实说到底,还是立场不够坚定,理财意识淡漠、保守的理财观念再加上繁忙的工作时间,让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理财"懒人"的行列。


 

想明白下面的几件事,再看看你还想不想理财了?


 

事件1:钱存进银行为什么越来越少


 

自从第5次"双降"后,我们正式进入了负利率时代。"负利率"是指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


 

举个栗子

按照当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1.5%,在不考虑上浮的情况下,如果在银行存了10万元钱,存一年的定期,一年以后本息收入就是101500元,而另一方面,以目前物价1.6%的上涨速度,那么今天的10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一年后就需要101600元,两者相减可知,一年前的10万元购买力仅相当于一年后的99900元。直接导致了你的财富缩水100元。


 

事件2:月薪多少才能体面生活?


 

看到有文章说体面生活,与钱无关。


 

现实是我们每天起的比鸡早,干活比狗累,每天挤着公交地铁上下班,每月辛辛苦苦拼搏不过为了发工资那天,能够抵了房租。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物质基础,诗和远方也只能是远方。


 

那么,月薪多少才能体面地在大城市生活呢?以北京为例。

 

月薪5000元以下,每日忙着在生存线挣扎;工资在600010000,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月薪1000020000,当经理很了不起,但是照样买不起房;月薪20000以上,刚有资格谈生活方式。


 

工资不够,理财来凑!


 

事件3:你知道自己养老需要多少钱吗?


 

假定现在30岁,预计寿命为80岁,55岁退休,退休的费用包括生活费、医疗费、应酬费、服装费和交通费等,按最基本的消费1500/月,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为4%25年后的生活消费需要4000/月。那么,25年之后的退休生活需要多少钱?


 

计算为:4000/月×12月×25=120万元。如果再加上旅游、养生、看书、摄影等爱好和休闲活动,以及在子女身上的花费,每月按1000元计算,还需要80万元,这样总共需要200万元。这还只是一个人的养老费用,如果算上夫妻两人,则需要400万元!


 

看了这些,你还不理理财压压惊,但是财可不能乱理。
 


 

这些理财术语都解释不清楚还理什么财呢!


 

1、固定收益

固定收益看似很简单,但你又知道固定收益和预期收益有什么不同吗?


 

固定收益,即到期收益是固定的,固定收益与到期实际收益率一致。即固定收益为9.6%,到期实际收益率就为9.6%


 

而"预期收益"并非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而是金融机构在发行理财产品初期对产品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


 

当预期收益为10%时,到期实际收益可能为5%,收益不确定。


 

2、复利计息

不少理财产品说明书中都提到"复利计息",究竟这是指什么?


 

复利计息是把本金和利息加在一起来计算下一次的利息。


 

比如投入5000元,年利率为6%,一年下来就是5300元;第二年,就是5618元。


 

值得注意的是,复利计息的产品,需要长期坚持投资才能享受到复利带来的丰厚收益。短期投资意义不大。


 

3、保本比例

即产品到期时,投资者可以获得的本金保障比率。


 

还不是很明白?且看下面的例子。


 

比如,某银行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说明书中详细写明产品的保本比例80%,意味着到期时本金可能亏损20%


 

所以要注意,在选购理财产品产品时要看清收益类型、保本比例,不要一味地听从销售人员对收益的宣传。


 

4、清算期

这就是经常能看到的"T+0"、"T+1"、"T+2"等。


 

"T"即产品到期日,"01"是投资者本金和收益到账需要经过的时间,即清算期。


 

要注意,资金在清算期是"零收益",所以清算期越长,利息损失也会越大。


 

5、提前终止

很多金融机构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来"吸金", 尤其是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为了揽储,冲考核时点,就会发行这类理财产品。


 

但是当过了这些时点,资金面回暖,银行揽存压力减少,可能会选择提前终止高收益理财产品。


 

如果人们对提前终止条款不留意,一旦当金融机构提前终止了产品,就会很被动。


 

因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多留个心眼,注意合同中是否有提前终止的条款。


 

6、年收益率

指进行一笔投资,1年的实际收益率。


 

然而,相信很多人都会把年收益率与年化收益率搞混。


 

因搞混二者而亏大钱只能欲哭无泪。


 

年收益率不同,年化收益率是变动的,是把当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换算成年收益率来计算。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款90天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5%10万元投资,到期的实际收益为10*5%*90/365=1232.87元,绝对不是5000元。


 

7、潜在收益率

银行推销产品时常称:"1年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到期潜在收益最高年化近50%"。


 

那么,到期的实际收益又是否真的如此呢?


 

潜在收益率是指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收益率。


 

在投资时可要擦亮双眼看清楚了!


 

8、募集期

即投资者可以购买产品的时间阶段。


 

各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长短不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产品募集期内,投资者的资金是不计息的。


 

因此,在选购理财产品时,要避免募集期带来的收益折损,募集期越少越好。


 

9、到期日

到期日不等于到账日,要注意分清。


 

到期日,是指产品的投资截止日。


 

但产品到期后的资金到账日大概还需27个工作日。


 

看懂了,没有忽悠,只有投资机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